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轉貼: 鄧小宇評《1Q84》

鄧小宇 細讀閱讀

先前讀村上春樹的《1Q84》Book1和Book2,完全不知道還會有Book3,以為就此完了,竟也能接受,雖然書中有很多情節、伏線都沒有作出交待或解釋,但正如他上一部長篇《海邊的卡夫卡》,最終也沒有交待很多我一直都想知道的答案,結果就像被懸在半空,確是感到意猶未盡,有點失望。今次看完《1Q84》Book3,先前兩冊遺下的疑問也依然沒有交待。對了,它是文學!

如果是一般推理小說,最終沒有「合理」解釋一直緊扣讀者的懸疑,相信沒有人肯收貨,但打着文學旗號,似乎對某些重要的情節不作交待,也就沒有人敢異議了,我實在感到有點不公平。像《海邊的卡夫卡》,那群學生旅行時究竟有沒有遇上外星人?其實即使是科幻(《卡夫卡》和《1Q84》都有很重的科幻味,甚至可以說是屬於科幻的Genre),也可以有着科幻範疇的邏輯和紋理,可以用非一般常理、用科幻的方式去解釋及交待書中引發的一連串問號。例如《1Q84》男主角天吾那位較他年長的性伴侶為甚麼突然失踪呢?和書中那些神秘宗教派系有關連嗎?我真的很想知道,而且給我們一個答案確實一點也不會影響到《1Q84》的文學價值,現在到了Book3都沒有任何交待,我是不甘心的。


愛情故事的核心
Book3除了在形式上稍有不同(多了一個敘述者──私家偵探牛河),基本上沒有帶來甚麼新的角度或視野,只是上兩冊故事的延續,讓我們去追看究竟男女主角最終有沒有相遇,但作為一個用科幻包裝的愛情故事(我是如此看《1Q84》),它確是十分精彩,也達到感人效果。我要說明,我只是一個普通的讀者,不要期望我像學者般對這部小說作學術性研究,分析它的內涵和深層意義。我看書的時候純粹開放自己,希望文字能引領我踏上一個旅程,給我帶來一次不凡的經歷,一本好書對我來說是能夠牽引我感情波動,令我踏出自己的小圈子,體驗不一樣的人生,甚至活他人的生活。

如果是這樣,《1Q84》三冊書確是令我讀到着迷,沒法把書放下。一個多奇異的世界!

我不得不佩服村上春樹無窮的想像力,天馬行空的構思,一浪接一浪,令人應接不暇,驚嘆不已。書中的三個主角(天吾、青豆加上牛河)在1984年切入了一個好像是和1984年平行、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一個有很多地方都超越常規,如天空竟浮現兩個月亮的1Q84世界,跟着潘多拉盒子也就名正言順打開,村上春樹在這個平台施展渾身解數,我們被魔幻詭異的情節逼得透不過氣。

當然,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和層面去解讀《1Q84》,對於那些熟悉日本近代史,對八十年代日本的政治氣候、國民心態,以至宗教派系有所認識的讀者,他們看過這本書時肯定從字裏行間接收到更多作者的訊息。對我來說,如果把全書的科幻元素當是包裝,那麼拆開一層一層的花紙,最終在禮物盒內是一個歌頌愛情的故事,所有情節鋪排,都為了凝聚這段愛情,它是內斂的、內向的,令我想起韓寒的最新傑作《1988》,同樣是一段──說不上是愛情,但也算得上是感情的敘述,卻剛好與《1Q84》相反,它是外向的、放射性的,回響了現今中國社會的某些狀態,以及種種荒謬及悲哀之處。兩書確組成了很有趣的對比。

如果我對《1Q84》Book3有些微失望的地方,那就是它只繼續交待這個愛情故事的進展,而沒有再添加Book1及Book2所沒有的元素,也沒有帶來甚麼新的啟發,亦即是說,就算沒有看Book3,故事是短了些,會不知最終男女主角有沒有相遇,但也沒有太大損失。話雖如此,村上春樹是一個出色的說故事者,這「些微失望」絕不可能阻止我不追看Book3去跟進情節的推進。


天生故事訴說者
村上春樹最出色之處,也是一流的小說家必備的特長──是他深刻仔細的觀察力,對不為人留意小節的捕捉。村上細膩地描寫他的角色在生活上,不單是日常程序和習慣,還包括他們用的物件、吃的東西,而且是捕捉得那麼出其不意,不落俗套,像Book3的開端:

「請你別抽煙好嗎?牛河先生」那個矮個子男人說。
牛河看了看隔桌對面對方的臉,再看看自己手指上夾著的Seven Stars。香煙並沒有點火。
「很抱歉。」男人只是禮貌性地補上這一句。
牛河臉上露出不解自己手上為甚麼會拿著這東西的表情。「啊,對不起。我真是的。我當然沒有點火,不知不覺手就自己動起來了。」

手中拿着一根沒有燃點的香煙!不是一流的作者怎會設計出如此非一般的情景和描寫!又像他寫天吾的父親,要指定在他自己的葬禮穿上他生前做NHK收費員的制服,這一小節令我差點流下淚來。原來一套小職員的制服,對社會上一些卑微的小人物來說,已是他們一生人最高的榮譽。

村上春樹對角色的內心世界,哪怕是些微的波動,也都一分一毫、一點一滴不厭其詳勾畫出來,角色的外在和內在都呈現得那麼精密、豐富,自然變得立體,不再是紙上人物,差不多可以嗅到他們的呼吸了。也許不是村上春樹的錯,只不過相對我的耐性而言,有時我是稍嫌他太長氣了,特別是男女主角天吾和青豆小時在同一間小學唸書,他們互相之間產生的感覺,對全書無疑是極為重要,但也沒有必要,寫完又寫、重複又重複,看到我真的有點不耐煩,然而,正如我之前說過,可能只是我的問題。

全書的結局,天吾青豆二人相隔了二十多年終於重遇,這情景應該怎樣寫?試想,二十多年沒有見面而一直仍深深互相懷念的兩個人,再相見會說些甚麼?做些甚麼?如果我是作者就真的不知如何落筆,特別是先前用了千多頁紙來Build Up最後這個重遇,每個讀者都已聚積了太多的期待,無論怎樣寫都很容易變成反高潮──嘿!就是這樣?

村上春樹描寫他們見面後緊握着對方的手,很有力量,也回應了他們童年時觸手那次,令到兩人都畢生難忘的經驗,確是無懈可擊。但跟着要寫他們的對話,那可更難了;內心獨白不同,內心獨白可以詩化,可以怎樣說都得,但說出口的話……說些甚麼呢?怎樣說呢?確很容易會變成老套兼肉麻的。村上的處理,比起之前那千多頁的文字,我認為是相對失色的。如果由我來寫,對不起,請容許我客串這麼一次,我會偷步,略過他們的對話,像電影的遠鏡,我會從一個距離去觀察他們,不要聽他們談甚麼,只看他們如何互相扶持,一步一步離開怪異的1Q84,重返到我們熟識的1984,我相信這樣的處理能免除很多對白帶來的尷尬。

最終我仍貪心,希望村上春樹能告訴讀者,他創造那個很駭人,自稱為NHK收費員,不斷騷擾敲打青豆和牛河之間的那位身份不明的神秘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